互聯網藥品信息證書編號:(蘇)-經營性-2020-0005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
蘇B2-20150023 Copyright ?南京瑞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2003-2025 v-k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律師支持:北京易歐陽光律師事務所
醫學影像解決方案符合HL7、DICOM等技術標準及規范,使用醫學影像與傳輸系統(PACS)解決醫學影像圖片的采集、存儲和管理,使用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統(RIS)實現患者就診全流程的規范化管理、質量控制和數據統計。醫軟醫學影像系統與HIS、LIS、EMR、信息集成平臺等系統無縫銜接,深度融合,實現全院及區域影像的整合和共享。
1895年德國物理學家威廉·康拉德·倫琴發現X射線(一般稱X光)以來,開啟了醫學影像嶄新的一頁,在此之前,醫師想要了解病患身體內部的情況時,除了直接剖開以外,就只能靠觸診,但這兩種方法都有一定的風險。
1978年,應該放射學年會上,一位名叫G.N.Hounsfield的工程師公布了計算機斷層攝影的結果。這是繼X射線發現后,放射醫學領域里最重要的突破,也是20世紀科學技術的重大成就之一。Hounsfield與Cormack由于在放射醫學中的劃時代貢獻而獲得了1979年的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
超聲成像設備的發展得益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雷達與聲納技術的發展。在20世紀50年代,簡單的A型超聲診斷儀開始用于臨床。到了70年代,能提供斷面動態的B型儀器問世。80年代初問世的超聲彩色血流圖(color flow mapping,CFM)是目前臨床上使用的高檔超聲診斷儀。
1945年美國學者首先發現了磁共振現象,從此產生了核磁共振譜學這門科學。70年代后期,對人體的磁共振成像獲得成功。2003年,諾貝爾勝利或醫學獎授予了對磁共振成像研究做出了杰出貢獻的美國科學家Paul C.Lauterbur和應該科學家Peter Mansfied。
醫學影像是指為了醫療或醫學研究,對人體或人體某部分,以非侵入方式取得內部組織影像的技術與處理過程。它包含以下兩個相對獨立的研究方向:醫學成像系統(medical imaging system)和醫學圖像處理(medical image processing)。前者是指圖像行成的過程,包括對成像機理、成像設備、成像系統分析等問題的研究;后者是指對已經獲得的圖像作進一步的處理,其目的是或者是使原來不夠清晰的圖像復原,或者是為了突出圖像中的某些特征信息,或者是對圖像做模式分類等等。
醫學影像管理系統(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uniations Systems)是圖像存儲與傳輸系統。是應用于醫院中管理醫療設備如CT,MR等產生的醫學圖像的信息系統。
1.分級存儲,通過靈活機制,兼顧大數據存儲和檢索效率。
2.診斷報告可模板生成或自定義生成,支持主任醫生審核,報告操作痕跡保留。
3.采集、接收影像設備的DICOM3.0和非DICOM3.0格式的影像數據,圖像無損壓縮。
4.圖像采用專有的多進程同步并發傳輸模式。
5.支持基于DICOM3.0的遠程醫療功能,可以促進醫院之間的技術交流。
6.提供10多種的圖像調節功能,包括拼接、清晰度增強、旋轉、移動、濾波、邊緣銳化、邊緣平滑等。
7.支持JPG、BMP、TIFF等格式存儲,以及轉化成DICOM3.0格式功能。
8.醫生可以獲取同一患者在不同時期,不同設備的影像資料,同時顯示、對比。
9.接口靈活,支持不同HIS系統。
10.提供多種不同的影像觀察功能,如:影像放大,影像旋轉,偽彩顯示,圖像拼接,影像對比,定位線重建,矢冠狀位重建,三維鼠標,三維重建,虛擬內窺鏡等。圖像可邊下載邊查看。
醫學影像系統全方位服務,不僅可以支持CT/MRI,還支持uCT和微波斷層掃描數據,只有開發技術能力為不同類型應用提供3D可視化全方位服務;*全場景應用,自有核心重建軟件,通用的數據格式,支持醫生辦公室、會議室、床邊、手術室、5G遠程等場景的擴展現實、立體現實或移動應用;*定制化服務,超過10年的行業經驗,多年技術積累,掌握核心技術能力,可根據有價值的需求擴展定制個性化服務。